类别: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0

Sep2018
  近来,一项发表在《JNeurosci》上的关于脑电波传感器的新研究表明人在睡觉过程中如果使用非侵入性大脑刺激技术,会产生具有改善记忆力的潜力。这项研究主要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目的在于更深入地了解人记忆巩固的过程,而这将为健康与病人提供一些改善记忆功能的新思路。   研究认为记忆从海马体转移到大脑皮层进行长期储存是通过这些部分在睡眠过程中的同步作用完成。来自新墨西哥大学的NicholasKetz和PraveenPill以及他们的同事试图通过彻夜重新激活或神经重播来改善记忆。   他们在睡眠过程中使用闭路经颅交流电刺激系统配合志愿者睡眠过程中的慢波震荡的相位和频率对志愿者进行脑刺激。志愿者接受了一项现实视觉辨别任务的训练和测试,在这个任务中他们需要找出隐藏的潜在危险物质和人,例如易爆设备和狙击手。   研究人员发现当参与者接受彻夜脑刺激之后,他们在完成相似但是全新的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更好,这表明他们将较近的经历转变为了更牢固的记忆。   过夜记忆的变化与刺激诱导的神经变化相关,这可能在未来被用于优化刺激过程。这些发现提供了一种在不扰乱睡眠的情况下增强记忆固化的方法。以上就是脑电波传感器专家的分享了。

26

Sep2018
  当人们谈到记忆时,它并不单单是“位置、位置与位置”。一项关于脑电波传感器的新研究指出人的大脑不会把所有记忆都储存在位置细胞当中。这个位置细胞指的是大脑海马体之中的一种重要的神经元类型,而海马体则是一种对导航与记忆都至关重要的大脑区域。   相反,记忆似乎是由一部分与位置关系不大但与环境或情景关系较大的海马体细胞驱动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7月2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hippocampalengrammapsexperiencebutnotplace”。   众所周知,海马体是位置细胞所在的地方。人们提出作为记忆研究的热点,海马体是储存在印迹细胞(engramcell)中的经验记忆(memoriesofexperiences)的物理位置。日本理化研究所脑科学中心的ThomasMcHugh说,“神经科学领域仍然在努力解决印迹记忆(engrammemory)的概念。我们知道当印迹细胞被激活时,它们发挥什么作用,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和它们如何发挥功能。”   人们猜测印迹细胞就是位置细胞,但是McHugh团队认为他们有另一种解释。在他们的实验中,小鼠在一个笼子里呆了一段时间来记住这个环境。这些研究人员利用光遗传学方法鉴定出那段时间内处于活跃状态的因而促进这种记忆产生的细胞。   这些细胞仅代表海马体位置细胞中的一小部分,并且具有较大的位置野(placefield)---当小鼠探索时,让这些细胞激活的真实世界区域。对大量细胞活性的分析表明虽然大多数位置细胞在初次和随后访问这个笼子期间保持相同的空间图,但是印迹细胞在两个访问时间点之间具有不相关的活性。   唯一的例外是在这两次访问期间的早期,那时这些细胞具有类似的活性,你所期望的就是它们参与对环境的回忆。当将这些小鼠放置在第二个不同的笼子中时,这些印迹细胞一直是有活性的---它们已被先前的记忆“占据”了。   事实上,这些研究人员仅通过比较这些细胞的活性就能够分辨出首先环境和第二环境。这些印迹细胞仅对环境本身的记忆而不对特定位置的记忆是有活性的,而另一方面,位置细胞在探索期间是有活性的,从而构建和更新空间图。识别环境并不需要走过或探索,因此位置细胞看起来不同于记忆细胞。   与大多数的位置细胞相比,由印迹细胞发出的空间信息的不稳定性表明它们处理的是宏观尺度的环境,而不是其中的特定位置。这些研究人员提出印迹细胞本身可能不存储记忆,而是充当将记忆相关细节关联在一起的索引,不论这些记忆相关细节位于大脑中的其他任何地方。   “它们的作用是追踪记忆的元素,无论这些记忆元素是来自声音、视觉还是其他感官,随后通过激活大脑的其他部分(比如皮层)来触发它们的回忆。”虽然海马体确实是空间记忆的基础,但是这种新发现的作为环境识别的索引的功能表明这个大脑区域不仅仅是关于空间图。脑电波传感器研究人员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记忆固定在稳定的位置表示上,但事实恰恰相反。”

26

Sep2018
  你还记得小时候母乳的味道吗?你是否知道妈妈常用哪首歌曲带你入眠?你能够解释为什么自己宁可玩一张破尿布也不愿意碰高档玩具吗?假如你答不上来,就很正常。脑电波传感器小编认为,大多数成年人都无法回忆起自己3岁以前所发生的事情,而“婴儿失忆”甚至已然成为了专业术语。   可就在前不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PaulFrankland和他的神经学团队宣布成功恢复了成年小鼠在婴儿期形成的恐惧记忆,相关成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   我想起来了,你欺负过我!   研究人员先是对17天大的婴儿鼠和60天大的壮年鼠进行了训练,简单来说就是把它们关进“小黑屋”(训练盒),用足底电刺激的方式去吓唬它们。小鼠被吓得一动不动。   在之后的不同天数里,这些小鼠会被再度带回小黑屋。结果发现,不管过去多少天(90天内),那些壮年鼠都会再次表现出一动不动的受惊吓反应,显示它们记得这里有危险。而婴儿鼠在15天后就把这段不愉快的经历忘得差不多了。这相当于人类在7岁左右忘记了婴儿期的记忆。   接下来,研究人员用光敏蛋白ChR2标记了小鼠在恐惧情境下活跃的海马区细胞,然后用光遗传学手段再度激活这些细胞。这一次,当小鼠回到小黑屋后,会同时在神经和行为上表现出恐惧反应。实验还设置了多组对照以验证结果的有效性。   美国波士顿大学神经生物学家SteveRamirez解释道:“这说明成年小鼠的婴儿期记忆并未消失,只是休眠了,并且可以被人为唤醒。”   可别小看这个结论。“记忆去哪了”,可是一个历史悠久、争论不休的经典问题。   唉,记忆哪去了?   想象一下,大脑就像一座曲径通幽的图书馆,而我们无法阅读3岁前记录的文献。这意味着什么?这些书籍一开始就没被收录进来吗?还是它们被扫地出馆了?抑或我们只是迷路了找不到它们?   同样,那些因疾病或意外而出现记忆障碍的患者,他们的记忆是消失了,还是提取不出来?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从19世纪末开始,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学者就提出假说,认为人生早期的记忆一直存在,只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在很多心理治疗案例中,精神分析师声称唤回了来访者早年被虐待的记忆。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记忆是否真的可以恢复,如果是的话,它们能有多精确。”Frankland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我们的研究结论对这一领域的争论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当前很多科学家倾向于早年记忆不复存在。就连Frankland团队本身,也于2014年发表过一项成果,称小鼠婴儿时期的神经高速发育,迅速生成的新神经元会“排挤”掉旧神经元,导致一些早期记忆的丢失。这似乎也印证了记忆丢失的假说。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徐林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本来我也相信幼年记忆已经被修剪掉了。但这项工作证明它们可能依然存在,并且有可能被人为提取出来。这具有非常重大的科学意义。”   快点研究更好的记忆提取法吧   在神经生物学中,光遗传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新型研究手段。在此之前,它也被用来治疗成年小鼠因药物引起的健忘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引起的失忆。   那么人类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回早年的记忆,或是治疗老年痴呆呢?   “暂时恐怕不行。”徐林说,“近期光遗传学手段不太可能被用在人脑上。毕竟这项技术需要开颅,还需要向大脑注射病毒。”显然这套操作不是谁都愿意接受。   此外,光刺激对记忆的提取缺乏目的性和定向性。也就是说,这套方法不一定会提取出记忆,提取出来的也许恰恰是你不该想起来的。   但是徐林也指出,如果能确定记忆并未消失,那么进一步研究记忆提取的机制和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失忆和健忘,可能会有很大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科研成果也引起了学术同行的讨论。比如,虽然受到光刺激的小鼠在小黑屋里表现出害怕反应,但也许科学家并没有恢复它的原始记忆,只是重新触发了当初的恐惧情绪。现有的实验设计还不足以区分这两种可能——毕竟老鼠不会说话。   “我希望未来神经学家可以和心理学家联手,帮助经历过童年创伤的患者追溯早年记忆。到时候,小鼠无法告诉我们的秘密,可以由人类讲述出来。”徐林说。   以上就是脑电波传感器小编的分享,你了解了吗?

26

Sep2018
今年苹果的发布会推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第四代智能手表 Apple Watch Series 4。 这款第四代Apple Watch在很多性能方面都实现了升级,其搭载的是全新的64位S4双核处理器,屏幕可视区域大大增加,支持多种效果的动态表盘,扬声器和麦克风效果也有不小提升,此外还有摔倒检测和 SOS 紧急联络功能。 然而更受消费者和各行各业关注的是,Apple Watch Series 4突破性地加入了心电图(ECG)功能,用户只需将手指放置在佩戴好的Apple Watch表冠上,和背面的传感器相配合,即可在三十秒内完成ECG读数并绘制出实时心电图。同时,它具有脑电波传感器的功能,可以感知用户的心率变化,如若发现不规则心率,比如心颤,将会给予及时提醒。   Apple Watch Series 4的发布让人看到了ECG在可穿戴设备运用上的无限可能,但其实早在2014年,神念科技就在该领域抢先一步有所实践。瑞士手表制造商Aerowatch SA与日本东芝公司联合推出过一款智能手表,采用就是NeuroSky神念科技的BMD心电芯片,该手表具备了健康检测和个体识别功能,是生物传感技术与可穿戴式设备的完美结合。   NeuroSky神念科技的心电芯片以人的手指为心电信号检测点,所以只需用手指轻轻触摸手表侧面的特定按钮就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健康检测。BMD心电芯片可以提取完整的ECG心率图信号波形,并根据提取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提供用户的即时放松程度,心脏病风险,和心脏年龄等信息,还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心率信息进行个性化识别。 神念科技中国区总经理冯华表示,神念科技一直致力于为健康赋能,可以在神经检测、心脏检测、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个体定制健康管理等多方面的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在心电应用领域,神念科技除了可以提供BMD心电传感器,还有自己的房颤算法,可以协助客户通过CFDA。

21

Sep2018
  人们通常会认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行为,然而事实上,人们的行为却常常处于另一种物质的操控之下——荷尔蒙。荷尔蒙也被称为做激素,人身体正常的运转往往离不开它们,比如胰岛素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就连我们的大脑也活在荷尔蒙掌控之中,还会受到它们的调控。以下是脑电波传感器小编的分析。   那么,荷尔蒙如何影响我们呢?有爱的荷尔蒙吗?睾酮会让男人秃顶吗?怀孕时的荷尔蒙是否会让女人变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荷尔蒙的真真假假。   催产素等于爱?   在所有的荷尔蒙中,催产素无疑是较好的“公关人员”,它还被许多人称为“爱的荷尔蒙”。比如,在分娩、母乳喂养和性行为期间,催产素会诱发人类和动物的母性或交配行为。   催产素甚至还被吹捧为一种潜在的治疗孤独症、焦虑、抑郁症和慢性疼痛的药物。早在2005年,研究人员发现,把含有催产素的溶液喷入志愿者的鼻腔内,那么志愿者就会对周围的人产生更多的信任。后续的研究还发现,嗅催产素还会使人变得慷慨、富有同理心以及更善于与他人合作。现在,有公司已经把这种溶剂做成鼻喷雾剂并上市销售,承诺改善你的性生活,减少焦虑和创造信任。   但不是每个人都相信这些说法。2016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没有人能成功复制2005年那次研究,而且较初的研究人员也开始不再支持他们当时的结论。此外,没有证明表明嗅进体内的催产素能穿过血脑屏障,并影响大脑。   即使催产素确实进入大脑,它的较终影响得取决于人处于何种情况。例如,对老鼠的研究表明,它能改变大脑的神经回路,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到社交等行为上。这种影响作用到人类身上的话,那么将是一把双刃剑——它促进群体的团结,但也可能会增加对外人的敌意。此外,其他研究表明,大剂量的催产素可能会使人们对别人提的意见感到敏感,进而增加焦虑感。考虑到这些,也许较好是从真实的拥抱中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温暖和感动。   月经前女性会恼怒?   经前综合症,会导致女性变得容易恼怒、失落或急躁等。很明显,荷尔蒙是罪魁祸首,但究竟是哪些荷尔蒙干扰她们的大脑,以及是如何干扰的,研究人员对此却很不清楚。   该问题之所以很难解决,是因为月经周期内涉及到了4种不同的荷尔蒙的起伏变化。这些荷尔蒙是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以及促卵泡激素,它们的含量会在不同的时间段达到峰值,使得问题变得复杂。此外,荷尔蒙的变化还存在个体差异,所以研究人员很难把经前综合症归结于是哪种荷尔蒙出了问题。   不过,经期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荷尔蒙是雌激素(尤其是雌二醇)和孕酮,它们都影响大脑的各个部分。例如,提高孕酮的含量会增强大脑杏仁核区域的神经活动,而杏仁核的一个功能是检测周围潜在的威胁。孕酮的含量会在经前一周内提高,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女性会在这段时间变得异常警觉。   情绪波动也可能是雌激素突然下降的结果,而高水平的雌激素会使女性的情绪处于较好的状态。一个有趣的可能性是,并不是雌激素的下降导致了坏心情,而且之前的一段时间雌激素异常之高,使女性处于一种超级好的情绪阶段。   那么,为什么有些女性似乎比其他人更加“荷尔蒙”?一些研究暗示,这可能是因为个体对荷尔蒙敏感度的差异造成的。2017年初,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患有经前焦虑障碍(一种更为严重的经前综合症)的女性,与一组基因的过分表达有关。这种基因负责调控细胞对荷尔蒙反应的,过分表达会导致女性对荷尔蒙的变化异常敏感度。   荷尔蒙让你饿怒?   有没有想过要为较后一块饼干而战?饿怒——饥饿导致的愤怒——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而背后与之相关的荷尔蒙则是胃内产生的“饥饿荷尔蒙”。当胃排空时,它会提高体内神经肽Y的含量,而神经肽Y是一种能让我们想吃东西的神经递质,但它还能让人变得愤怒和好斗。有冲动控制障碍的人,也就是那些经常突然发火的人,体内具有高于平均含量的神经肽Y。   更糟糕的是,体内神经肽Y含量越高,血清素含量水平就越低。血清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低血清素会减少大脑内杏仁核与前额皮质之间的沟通,并使得人更加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含量的多少,并不能完全决定你是否会饿怒,因为杏仁核与前额皮质之间的连接情况因人而异。这也说明,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饿怒。   不过,饥饿导致愤怒,很可能是一个进化出来的生存策略。从动物的角度来看,当你饥饿的时候,愤怒能让你更具攻击性,为寻找食物更加冒险,这总比什么也不敢做而饿死要强。   皮质醇是有害的?   皮质醇被广泛认为是坏家伙,被称为“压力荷尔蒙”,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因此,许多人认为,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降低它们在身体的含量。在网上,有许多保健品声称有助于摆脱这种荷尔蒙。   不过,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好主意。皮质醇的所做只是触发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早上身体内发生首先件事就是皮质醇的释放,这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急需的能量,来刺激我们起床。而在有压力的时候,皮质醇能让我们身体有足够多的应对精神或身体挑战的能量。总之,在合适的情况下,皮质醇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但皮质醇过少与过多,都会对身体有害。有一种疾病叫做爱迪生氏病,是无法分泌足够多的皮质醇所引发的疾病,而该病患者会经常感到虚弱和疲劳,每天得需要注射皮质醇来减轻病症。另一方面,体内长期有过多的皮质醇,会在很多方面影响大脑。例如,它会损害大脑海马区新细胞的生成,而海马区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所以皮质醇过多会导致学习和记忆下降。此外,许多研究还表明,皮质醇过多还会导致抑郁症。   事实上,我们应该做的是使体内皮质醇含量的调控处于良好的状态下。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实现,那就是经常锻炼。   睾酮使男性愤怒和谢顶?   睾酮一直被指责为导致许多糟糕事情的元凶,比如它能导致谢顶、流氓行为,甚至还能引起战争或金融危机。然而,这些说法却经不起推敲。   例如,尽管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高含量的睾酮与寻求地位的行为有关联,但究竟会导致什么样的行为,得取决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例如,一些实验显示,注射过睾酮的男性在玩游戏时更可能惩罚对他们不公正的人,但如果他们的对手是慷慨的,他们也更有可能回报他们。   至于谢顶,与流行的观点相反,它不是睾酮含量高而导致的。谢顶与一种叫做5α-还原酶的酶有关。这种酶会将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而后者会导致毛囊萎缩和死亡。而且,只需要很少的睾酮就会产生具有破坏性剂量的双氢睾酮,所以说,谢顶与睾酮含量多少不存在直接的关系,而是与5α-还原酶含量有关,而遗传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生产的5α-还原酶的多少。此外,谢顶也与人对双氢睾酮的过于敏感有关,而这种敏感程度也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关于睾酮含量下降导致男性更年期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错的。睾酮在30岁后平均每年下降1%,但只有2%的男性因此经历了更年期的症状,包括疲劳、丧失性冲动等症状。对于大多数男性来说,这些症状其实是肥胖导致的,因为腹部脂肪会将睾酮转化为雌激素,而雌激素过多就能导致这些症状,而与睾酮含量下降关系不大。   怀孕会使女人变傻?   女人成为母亲前后,其大脑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的一些可以归结到荷尔蒙的泛滥。这些变化是为了母亲能更好地应对身体的变化,以及做好抚养婴儿的准备,所以它们大多数是有益的。   例如,一个变化是大脑区域中灰质的数量相对增加,而这个区域与社会认知有关。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理解和推测,灰质的增加会增强这种心理活动,能更好地抚养好婴儿。而妊娠晚期的女性,其体内皮质醇的含量会降低,进而降低压力反应,这会保护胎儿不受高含量皮质醇的刺激,因为高含量皮质醇会导致早产。这还意味着,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可能比平常更不容易感到压力。   当婴儿出生后,变化不会结束。在实验中,成为母亲的老鼠有更敏锐的觅食技巧和反应时间,平均只需要50秒就能找到藏在笼子里的食物,而没有幼崽的老鼠则需要270秒。对人脑扫描的结果显示,在婴儿出生后的几周和几个月里,母亲大脑内参与奖赏处理、推理、移情和调节情绪的区域都发生了变化。研究人员将这些变化与雌激素、催产素和催乳素的增加联系起来,并推测,可能是这些荷尔蒙一起作用,使得母亲的大脑更具可塑性,并对周围的世界更加敏感。   此外,荷尔蒙对母亲大脑的改变可能会持续很久,甚至可以持续几十年。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这些例子。   父亲体内的荷尔蒙也会发生变化:催产素和催乳素的含量也会随之上升,而这些变化会降低睾酮的含量。一项研究表明,有孩子的父亲的睾酮含量比其他同龄男子的要低。那些每天花3小时或更长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的父亲,其睾酮含量较低。也许,这种改变能使男人成为更细心的父亲。   变性会改变大脑?   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性别,那么就需要接受荷尔蒙治疗。女变男需要接受睾酮治疗,男变女需要接受雌激素治疗。   荷尔蒙会影响思考和行为,所以一个合理的推论是,变性也会影响人的思考和行为。的确有传闻说,接受睾酮治疗的人会变得比以前更加好斗,而接受雌激素治疗会使人更感性、更不容易发火。   但荷尔蒙疗法对人的影响是有限的,毕竟对大脑的塑造起到的更大作用的是遗传因素,以及人的成长过程。不过在2015年,奥地利的研究人员的确发现了荷尔蒙疗法对人的大脑的一些影响。   他们发现,女性转变为男性时,睾酮治疗会提高人体内血清素转运体的含量,而血清素转运体是把化学信使血清素运输到神经细胞内,所以血清素的含量也会随之提高。而高含量的血清素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和快乐感,进而能降低压力和情绪障碍等的风险。反之,雌激素治疗会降低血清素转运体的含量。   总的来说,在脑电波传感器领域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人们从女性转向男性时,患有心理疾病的风险会降低一些,而男性转向女性时,其风险会提高一些。

21

Sep2018
  正因为有了大脑,我们才变得如此聪明。但有时也正是由于大脑,我们也可能会变得十分愚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脑电波传感器专家,来看看你的大脑在短路的情况下,会令你犯下的一些愚蠢错误。   把老板喊成了妈妈   看到老板了,你想问一个问题,于是大声叫了一下“妈妈”,老板惊讶地看着你,同事开始哈哈大笑,这时你一定面红耳赤,感觉十分尴尬。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犯这些低级的错误?   大脑有一个语言网络,这一语言网络在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均有分布。概念、词汇和声音分别储存在大脑的语义、词法和语音网络中,当你说一个词语时,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大脑需要调动这三个网络,才输出为语言。这一过程中的任意一个失误,都会导致口误出现。   举个例子。你想说“培养”这一词语,你的大脑会激活你的语义网络。这一语义网络,就像你的个人专属字典,存储着成千上万的词汇。由于相似内容会储存在相近的神经网络中,为了提取出“培养”一词,与这一概念有关的词汇,如栽培、照料、培育等所在的神经节点也会被激活,这些神经结点会相互竞争,直到较终你选择了一个词语。   随后,语音网络需要激活所选词语的所有声音,如p声、e声等,同时还要避免形似声音的干扰。为了使这一词语在语法上正确,词汇网络也会启动并激活那些储存着词汇词性的神经节点。   这一过程繁琐而又复杂,在你精神高度紧张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时,你的大脑可能会激活错误的词语,或者你知道正确词汇,可是大脑激活了错误的发音,导致口误的出现。   研究者发现,口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每说1000个单词,我们就会犯一个或两个错误。考虑到说话的平均语速是每分钟150个词语,实际上,每隔7分钟就会出现一次语误。每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犯7~22个口误。   虽然说话时,出现口误可能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愚蠢,可是科学家们却认为,一个容易出错的语言系统有利于新词汇的产生,这是语言灵活性的表现。   为啥会突然忘记密码?   打开电脑、双击QQ图标、登录QQ,这本是一气呵成的事情,但出了个小插曲,你突然忘记了密码。让事情更糟的是,越努力回忆,你回忆起来的密码就错得越离谱,较后你不得不通过申诉的方式来重新获得密码。这种情形还发生在当你用银行卡取款时,突然忘记了银行卡密码,或者在登录其他社交账号、网购账号时,忘记了登录密码。为什么你突然就忘掉了这些熟悉的数字呢?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大脑是如何记忆的。记忆通常储存在突触中,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接口的位置,电脉冲会从一个神经元经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当这两个神经元被同时激活时,会增强二者的联系;如果下次其中一个神经元被激活,关联的神经元也会被激活。例如,如果我们同时回忆一朵花的样子以及它的名字时,负责这两个概念的神经元会被激活和增强,当我们再次回忆花的图片时,花的名字更可能会同时想到。这就是我们如何长期记住事物,比如记住密码的。   而之所以突然忘记密码,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经常借助于账号的自动登录,没有使用密码,负责记忆账号、密码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减弱了。   另外一个因素是干扰。大脑习惯于将内容相近的信息储存在相连区域,这就会造成某种混淆。拿密码来说,你可能在登录其他账号时,又创建了新的密码,与你原始记忆中的密码相混淆,导致你记忆出现偏差。而当你非常想尽快记起正确密码,努力回忆时,你的压力也可能会影响到你,大量激素涌入到你的大脑,使得你越回忆越错。   好像听到了沙发在说话?   下班回家,把钥匙丢在茶几上,然后你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沙发发出了“吱呀”一声,突然,你好像听到了沙发似乎在说“好累”,这种体验想必会让你惊讶万分,沙发怎么会说话?你周围的人没有听到,但你确定自己是听到了。如果你没有这种体验,或许还会有过听到其他奇怪声音的体验,比如在一个空无一人的房间里,听到有人在叫你名字。   这些幻听体验不只是有精神疾病的人,或者吸毒的人才会有,美国杜伦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大约有5%到15%的普通人会在生活中听到某种奇怪的声音,1%的人则经常会有这种体验。经历过幻听的人会心有余悸,一些人会拜佛求仙,但当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大脑搞的鬼,想必就不会慌张了。   我们知道,大脑每天要收到无数个信息炸弹,为了“节能”,它不会处理每一个信息,而是进行一番预测。   当处理听觉信息时,大脑也会这么做。当你听到一个声音时,初级听觉皮层会处理较基本的音速,如音调,更高的大脑区域会处理更复杂的信息,如旋律和意义。但大脑不会处理每一个声音细节,大脑会选取一些信息,并与经验和记忆相结合,来预测你听到了什么。   这个预测会传递给额叶,额叶会对这个预测进行一番评测。如果评测出这种预测是合理的,我们就会意识到这个声音,如果不是,则信息会被送到更高的区域,这个区域会调整后续的预测。比如,如果我们听到的是“fpin”这个单词,但你的记忆里没有这个单词,就会调整为“spin”。   由于大脑会自发地“脑补”信息空白,并且爱从杂乱无章的信息中寻找出有意义的模式,所以,即使你听到哪怕一堆嘈杂无意义的声音,这些声音与你之前曾经听过的声音有点相似,或者你此刻所处的环境,让你能够回想起曾经的经历,你都会不自觉地补齐缺失的信息,感觉到似乎无生命的东西会说话。   拿沙发似乎在抱怨太累为例子,沙发的噪音,也许是噪音的音调或者节奏,与“好累”这个词语音相似,或者仅仅是你那时自己觉得很累,引起了大脑对于“好累”这一词语的回忆。不管是什么,额叶这个看门人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预测,使之进入到你的意识。   在哪儿都能看到的人脸   你有没有发现周围的人,很容易在随机的图案中,找到“人脸”。比如,1976年,美国宇航局的“维京1号”轨道飞行器从火星掠过时,曾抓拍了一张照片,当科学家们将之放到了网络上时,人们发现这张照片里有一张人脸。另一个著名例子是一个美国人在烘烤三明治时,发现其表面竟然出现了圣母玛利亚的头像,随后这块三明治以28000美元售出。这难道又是什么灵异现象?   实际上,这种将随机的图案看成人脸的现象,只是大脑的一个特殊偏好。研究发现,大脑对脸部的敏感度要大于其他形状。当我们看一个类似人脸的图案时,大脑额叶、额下回与梭状回面孔区一起被激活,这些区域发送信号到视觉皮层的面孔区域中,与人脸图片唤起的大脑活动效果一致。这时,哪怕是某个图案中只有一个微小的类似面部特征的线索,大脑也会自动将其“脑补”为一张人脸。   从进化上来说,大脑对人脸更加警觉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人脸是暴露在外、较容易辨识并且表情较丰富的器官,人们通过对他人脸部的观察而辨别亲疏远近,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由于我们太擅长检测人脸了,以至于现在只要稍微有点像脸的特征,比如类似眼睛的对称点,大脑都会迅速脑补成一张人脸。所以,下次发现胡萝卜长得像人,或者在奶酪里发现了女巫,可千万别再大惊小怪了。以上就是脑电波传感器专家的分享了。   

21

Sep2018
  当你正拼命地逃离一个怪物的急速追杀时,可能突然感觉到此种场景似曾相识。后来,你意识到原来自己正处在一个噩梦中,并且这样的噩梦之前还做过很多次。然而这一次你清楚自己在做梦,便决定不再继续向前逃跑,而是掉过头来直面怪物……以上是脑电波传感器小编所介绍的一个场景,我们一起来分析。   此时,你做的梦就是清醒梦。清醒梦与白日梦是不一样的,白日梦是人在清醒时所做的冥想或幻想,而清醒梦是人在睡梦中保持清醒的状态。做清醒梦的人会知道自己在做梦,并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梦境。如果此时遇到了噩梦,你完全可以选择醒过来,但你也可以选择主动改变梦境。比如,你可以去好好教训一下那个老是追你的怪物。   人们对清醒梦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现在,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出现和完善,我们可以有能力直接观察到大脑在做清醒梦时发生了什么。神经学家发现,做清醒梦的人处在一种REM睡眠与清醒之间的过渡状态。   神经学家还发现,与常规的梦不同的是,做清醒梦的大脑中,与工作记忆相关的区域仍处于活动状态。这个大脑区域往往与更高的认知活动有关,比如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此区域处于活跃状态,是人能在梦中保持清醒状态的主要原因。   做清醒梦的人可以有能力改变梦境,心理学家一直想利用这种能力,来进行心理治疗。不过这种梦是很难触发的。然而,人们已经找到越来越多的手段,来诱导清醒梦的出现。例如,心理学家发现,可以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在特定时候刺激大脑皮层,就能比较容易地诱导清醒梦的出现。   这些技术可以引出一个诱人的应用前景——利用清醒梦来治疗心理疾病。梦境一直是心理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析对象。因为反复出现噩梦可能是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其他心理疾病引起的。为此,心理学家可以借助清醒梦,让患者来尝试重写梦境,摆脱噩梦,或在梦中挑战自己,较终能让患者解开自己的心结,消除心灵的创伤。普通人也可以利用清醒梦的这种能力,对自己进行心理疏导,或者,只是为了在梦中随心所欲一下。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更容易地做一个清醒梦呢?   做清醒梦的入门指导   提高做清醒梦的机会,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白天执行“现实检查”。平时,你要尽可能经常停下来,然后观察你自身以及周围的事物,并问自己:“这是梦吗?”。一旦这种行为演变成了你的习惯,你就可以把它带入你的梦境中。某天晚上,你就会发现自己在问“这是梦吗?”,并观察到了一些反常的情况,你就能意识到你真的在梦中。   一个更直接的方式是通过所谓的“醒来后继续睡”的技术,具体的做法就是它名字所说的那样。首先,你需要设定一个新的闹钟,闹钟的时间要比平时起床时间提前大约2个小时。那个时候,你正处在较为强烈的REM睡眠中。当闹钟响起时,坐起来,然后保持大约20分钟的清醒状态。在此期间,你可以回忆并写下你刚才做的梦,并尝试回忆出梦境中任何与现实不符的细节。当你回去睡觉后,你应该很快就会进入另一个梦境,而你的清醒状态以及戒备之心就有机会带入梦境中。   想成为自己梦境中的主宰者吗?在自己的梦中为所欲为,遇神杀神、遇鬼杀鬼?或者,想借此对自己进行心理疏导?心动不如行动,赶快跟随脑电波传感器小编的指导来试着做个清醒梦吧!

14

Sep2018
  在我们人类的社会之中,有一些社会偏见对大家来说似乎已然被默认,抑或是说,被社会所共同认知之后,形成了十分根深蒂固的态度,就比如女性不擅长于数学、西方人对别的族群的种族歧视等一些社会偏见。然而,根据一项有关于脑电波传感器的研究报告显示,这些长期的社会偏见是可以被改变的。   那么,是什么奇妙的方法可以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呢?   别惊讶,只要你睡个好觉就可以改变你的偏见态度了,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睡眠学习。只要在睡眠前播放特定的声音音调,你也许就可以重新认识这个社会。到底是怎样的睡眠学习有如此大的作用?   科学家应用了反定型训练来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其主要是通过睡眠前的清醒阶段对特定偏见进行反定型训练,以及对睡眠中的记忆重新激活以加强记忆。   睡眠前期   在睡眠前的清醒阶段中,研究人员为实验对象安排了性别与种族偏见的问题,首先了解他们当前对这些问题的偏见与态度,然后对他们进行了反向的训练,例如,对于女性都不擅长数学的偏见中,研究人员通过反向训练重复女性与科学相关的词语之间的正面联系,如擅长、编程等词语,同样的,在种族偏见方面也进行相似的训练,例如研究人员将黑人与评价好的词汇相联系。而当实验对象发现配对的图像并不符合自己对这些偏见的态度时,会按下一个能发出对应的独特声音的“正确”按钮。如此重复训练,结果发现,实验对象会在结束实验后明显地减少了对这些偏见的负面态度。   睡眠进行时   在睡眠阶段,实验对象进入一个睡眠周期(90分钟),在此阶段,只要脑电图信号显示实验对象进入了深度睡眠的状态,研究人员就会反复播放随机的声音音调以提示并重新激活先前学习的新内容。结果表明,一个星期后甚至更长时间,声音实验小组对社会偏见明显减少,态度也有所改变,而对比组则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看到这,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呢?既能睡觉,又能改变你的负面态度或者偏见。这种简单的方法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可能,比如它是否可以应用在学校中,通过改善某个人对自身的学术能力或记忆内容的偏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它是否可以应用在改造罪犯或改善戒毒效果呢?但是,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睡眠中,人们的精神比较脆弱,而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那么,如果被目的不纯的人利用,也许就会出现像小说《美丽新世界》和《1984》中描述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洗脑的社会中一样,恶毒的人也许会利用这种方法控制别人以达到邪恶的目的。因此,态度和偏见的改变必须要遵循伦理道德的规则,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好了,以上就是睡觉就可以帮你改变观念吗?来看脑电波传感器科学家的分享的内容了,你了解了吗?

14

Sep2018
  在当今的社会,成功学方面的知识非常受人们欢迎。因为它会教导人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认为积极向上一定能成功。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脑电波传感器相关的科学研究发现也这不一定。   乐观是一种天性   不论乐观能不能实现目标,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往乐观方面去想。英国一位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没有美好愿景时,常会感到沮丧;当人们心里产生消极想法时,常被指责,并因此怀有负罪感。换句话说,产生消极想法,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心理学家发现,乐观根植于人的心灵深处,人们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当下迫在眉睫的不利一面。仿佛天生一样,凡事都喜欢往乐观上想。在实验中,心理学家让人们多想象可能发生的负面事件,比如恋人分手、被炒鱿鱼。可是,人们会自动将这种消极负面事件转化为积极乐观的一面,恋人分手就变成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上天为我要遇到更好的伴侣”,被炒鱿鱼就变成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早晚我会有更好的工作”。   就这样,人们对乐观有一种固有的偏爱,总是想象未来比过去更美好。这种乐观偏爱,广泛存在于人类身上,跨越国家、文化界限。事实上乐观主义者更长寿,身体也更健康。他们相信自己会活得更长,因此吃的东西也更健康,也经常锻炼身体。这样的天性确实有助于人生更加美好。   乐观容易导致眼高手低   但就像悲观对人生并不完全具有坏的一面一样,乐观对人生也并不完全具有好的一面。有些时候,过度的乐观情绪恰恰让事业遭遇挫折。   大约15年前,丹麦企业家迈克·斯道侯姆与三个朋友一起创业,开办了一家铅笔公司。这是一家著名的公司,它把普通铅笔变成了一种可持续、能循环利用的产品。这种铅笔是可种植的:在铅笔顶端加一个可降解的胶囊,里面放入各种植物的种子。这样在铅笔快用尽,或者发生断笔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将铅笔带胶囊那一端插入土壤里。“奇迹”就此发生,废弃的铅笔有了新的生命,而且用不了多久,就会长出各种花草,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下图所示)。   目前全球每年生产150亿支铅笔,却有几十亿铅笔头或断笔被扔进垃圾箱里。而这种环保铅笔无公害、可持续、绿色环保,大大减少了资源浪费,如果被推广开来,前景将非常诱人。因此,斯道侯姆他们对公司发展充满了信心,对事业无比乐观,经常在众人面前描绘企业未来的美好前景,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经营公司。   然而,这个创业公司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久,公司面临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毕竟创始人太年轻,缺乏社会阅历。在公司管理上,出现很多“眼高手低”的问题。这种局面打击了斯道候姆,在公司几近崩溃时,他意识到正是由于对未来前景过于乐观积极,而忽略了很多的具体细节、操作流程。   乐观的种种弊端   乐观除了使人容易被冲昏头脑外,还有其他种种弊端,比如:   乐观使人太懒惰,难以达成目标。美国纽约大学一位心理学家发现,乐观使人身体更不愿意动。通过测量血压,他发现当人们展望美好的未来,想象着自己将拥有一份好工作、赚到很多钱时,身体的热量指标下降。这表明身体变懒了,能量少了,不足以支撑人们付诸行动。   乐观易致幻想,幻想使人易松懈失去动力。对目标太乐观,人们就会在脑海中不自觉地幻想出实现目标的情景,并获得一种满足感,感觉像真的实现了一样。这种感觉让人沉迷于幻想,不会再拿出十足干劲去努力。心理学家调查毕业两年后的大学生,发现他们以乐观情绪工作两年后,与有着忧患意识的大学毕业生相比,他们较终收入比预期的少,跳槽到更高职位的工作机会也少。   乐观使人低估风险。某人看上一双鞋子,如果持以乐观态度,就觉得这鞋又好看又舒适,买了肯定不错,甚至不需试穿直接买单。这样会低估这双新鞋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太硬、磨脚。同样,乐观也会使人们低估可能的风险,低估将要花费的时间、金钱。较终,过于乐观可能会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回归现实   如果想要克服乐观的弊端,人们就必须参与训练,接受一定的消极因素。   心理学家花费20多年,开发出一个应用软件WOOP(愿望、结果、障碍和计划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帮助人们参与训练,把乐观的愿望具体化、目标化,列出行动步骤,按计划实施,以期较终达成目标。这种方法,有效地规避了积极乐观的一些缺点。   当斯道候姆的铅笔公司出现经营困境时,他痛定思痛,认为铅笔项目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肯定出在经营管理上。从之前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与WOOP的方式类似,他把所有计划、方案、措施都写在纸上,甚至还准备了应急预案,以应对有可能发生的较坏情况。   于是,公司开始走上了正轨,现在产品远销全球60个国家,每月可销售超过45万支铅笔。这个结果超出了斯道候姆较初的预期。   乐观固然必不可少,但我们不能一味乐观而忽略现实的种种不利因素。与其说乐观的另一面是消极,倒不如说是现实。乐观展望,但立足现实,才是真正的成功之路。   以上就是脑电波传感器专家分析乐观的好处的内容了,你了解了吗?   

03

Sep2018
  为何人们在忙某些事情的时候,常会出现大脑开小差的情况?而且出现该种情况的时候,常常是神不知来鬼不觉的,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其中的奥秘何在?这对人们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开小差呢?一起来听脑电波传感器小编的讲解。   为了破解这个谜团,前不久,美国一个联合研究小组挑选出一些志愿者作为试验对象,让他们多次完成一些任务,直至熟悉任务中每个过程和环节为止。在试验的全过程中,联合小组重点追踪了他们大脑开小差的情况,并利用仪器扫描他们的脑部。结果发现,大脑中控制思维功能的区域在大脑开小差前后,有明显的不同。   研究显示,当大脑在完成一个新任务的时候,开小差的情况很难出现,但在完成一个非常熟悉的任务时,开小差的情况就会很普遍。而且这种开小差的情况,几乎占用了我们清醒时间的13%。而就在大脑开小差时,大脑控制思维功能的区域不活跃了,进入到了“暂停状态”。当大脑受到外界提示,要继续完成任务的时候,大脑的“暂停状态”就自然结束了,人们也自然回过神儿来了。   这些现象说明,大脑开小差是一种正常的大脑活动,说明大脑中有一个全自动“暂停装置”,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提不起兴趣的时候,大脑会自动启动这个“暂停装置”,让大脑去想别的事情,于是就出现了开小差的情况。大脑这样做,也许是为了避免大脑陷入麻木状态,转而通过开小差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保护。   这个事实从另外一方面告诉人们,要想让大脑避免开小差,就要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保持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兴趣,这样才能更专注地做好某一件事情。   开小差,办大事   以往,我们常常会为大脑开小差感到懊恼,常常埋怨自己不上进,不认真,但科学家最新发现,以往人们的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   如前不久,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当人的大脑开小差时,大脑思维功能区域以外的区域非常活跃,说明大脑会鬼使神差地把我们的注意力,从眼下在做的事转移到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上,这无疑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人们锻炼大脑,提高了大脑活跃度。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又对大脑开小差的利弊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重点调查了一个大学社区的一组志愿者,这些人的年龄从18岁到65岁。他们要求志愿者做几项简单的工作,比如每呼吸一次就摁一下按键,或者在电脑屏幕上每出现一个字母时,就点击一下鼠标。结果因为这些任务太简单了,所以志愿者们的大脑很容易开小差。当然开小差次数多少,会因人而异。研究人员还间或询问并记录受试者的思想是集中于眼前任务还是在开小差。在简单任务结束时,他们让志愿者一边做数学方程,一边记字母,以考察他们的工作记忆能力。结果显示,不论年龄大小,大脑开小差次数多的人在记忆测试中,普遍得分较高。   这个现象说明,大脑其实可以同时解决多种问题,特别是当眼下任务难度不大时,大脑会开小差,以此来思考任务以外的其他重要事情。这样的开小差,不是耽误了什么工作和事情,反而会让大脑去解决更重要的问题,同时让人的记忆能力得到了锻炼。   所以,如果你的大脑经常开小差,你要庆幸自己大脑会因此变得更灵光。当然,如果你要做的工作非常重要,如作为公交车司机在驾驶途中等等,那就千万不能让大脑开小差了。   好了,以上就是让脑电波传感器小编带你了解大脑开小差之谜的内容,谢谢您的关注!   

Navigation

脑电波传感器专家认为过夜脑刺激可以提高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