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10

Jul2018
  研究关于梦境中时光的流逝,一直被称为一个棘手的难题,直到我们发现瑞士Bern大学的DanielErlacher所开展的一个脑电波传感器领域的奇妙实验。这个实验始于调查人类大脑发挥想象的不同方式。当人们做梦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激活了一场比赛之中的不同场景呢?   其实他早期的实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些场景似乎使得这场战役变得旷日持久。因此,他邀请了一些有经验的清醒梦受试者来到他的睡眠实验室完成各种任务,在他们的梦境里,一旦他们开始清醒,他们需要步行10步,数到30或描述一个常规的体操步骤。   为了记录这些行动持续的时间,他使用了一个奇特的方式:用眼球的活动来代替静止的身体。通过这种方式,受试者可以转动他们左右眼的眼球来释放行动开始和结束的信号。在这个过程中,Erlacher会测量他们大脑的活动和肌肉的运动,以确保他们不是假装睡着了。   正如他所预计的那样,受试者会花费高于现实生活中50%的时间来完成这些常规活动,而他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行动在梦里就变成了慢动作。“而他们却说在梦境里的感觉和在现实中一模一样。”Erlacher这样说道。   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短暂的梦竟然要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即便如此,对于Erlacher来说,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他认为,在睡眠过程中大脑可能只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处理信息。   这是Erlacher工作中实用(或许有些荒诞)的一部分;他希望运动员能够利用清醒梦来做一些额外的练习。   睡眠是巩固记忆的关键,通过做梦来练习并巩固新的技能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对于运动员来说当他们不能训练,例如受伤的时候,他们能够通过做梦来有效提高他们的技能。“当然,这样的方式也有不能提高耐力的限制,但如果你大脑中的模拟器运行良好,它还是可以增强和稳定你的技能。   我认为这是一个具有高技术水平的技能。”他说,通过对诸多顶级运动员的采访表明,许多人都已经开始在使用这一技术,而他也正在研究这种技术的好处。   他的小组实验还包括一些标准实验室的学习任务–例如掌握一系列的手指运动和一些像飞镖一样传统的体育活动。他说,“虽然和实际训练相比有些逊色,但却比[有意识]的精神排练要好的多,”根据目前实验的结果,他认为即使受试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执行任务,睡梦中时间的扭曲也不是什么问题,因为所有事件的过程都被大脑完整地记录下来了。   诚然,利用做梦进行自我提升只能呼吁我们之中那些十分严谨,野心勃勃的人。但至少,对于脑电波传感器小编来说,学习并掌握清醒梦的技能不失为一个戒掉赖床的好方法。   

10

Jul2018
  前不久,在一则刊登在某国际杂志Neuropsychologia的研究报告之中,一些来自兰开斯特大学的脑电波传感器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白天小睡(打盹)一会儿可能会增加大脑对词语的错误记忆,该研究表明,在小睡过程中,睡眠可能会影响机体的记忆识别测试中的一些错误记忆。   文章中,研究者对两组人群进行了研究,其中一组睡眠1个小时45分钟,而另一组人则保持清醒;两组参与者同时被要求集中注意力观察电脑屏幕上的中心注视点,同时48个测试词语相继在中心点的左边或右边出现,随后参与者通过按压“是”或“否”键来判断其是否在屏幕上看到过这个词语。   测试的词语中包含了一些相关的词汇,比如床(bed)、休息(rest)、醒(awake)、累(tired)、做梦(dream)、打盹(snooze)、小睡(nap)和打呼噜(snore);在测试过程中,研究者会要求受试者回忆或识别出最初列表中的词语,而并非与列表无关的词语或之前未见过但与列表主题相关的(比如sleep)。   研究结果表明,小睡的一组人群似乎更有可能鉴别出一些并未在屏幕上看到过的“诱惑”词语,而他们会认为以前见过这些词语;值得注意的是,睡眠或许和一半大脑的记忆有关,相比大脑左半球而言,睡眠会通过鼓励大脑右半球接受更多并未见过的“诱惑”词语来影响右半球的表现力,而这种效应似乎并不会在没有小睡的人群中出现。   最后研究者JohnShaw说道,我们发现,由于睡眠会增加大脑整体的错误记忆识别,在记忆提取过程中,这种情况或许会根据机体所访问的大脑半球而发生改变,一般而言,大脑右半球对于错误记忆表现的更为易感,而大脑左半球似乎对于未见过的词语更能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当然了,后期脑电波传感器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阐明其中所涉及的分子机制。

10

Jul2018
  每当闹钟响起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即刻按下闹钟的暂停开关,再缩回温暖的被窝中继续打盹,这个时候常常会做一个看似简短的梦。或许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对话抑或是一个短距离的散步,但当大家醒来的时候,半个时辰已经不见消逝。那么,时间都去哪儿了?这种现象常见吗?我们来听脑电波传感器专家的分析。   如今,通过研究那些可以控制自己沉睡大脑的“做清醒梦的人”,研究者们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这些人的经历透露了一些奇异效果,例如有没有可能睡眠状态中挠自己痒痒。   人们通过清醒梦对沉睡的大脑进行的观察已经超过了100年。早期梦境的研究者之一,19世纪的法国侯爵theMarquisd’HerveydeSaint-Denys自13岁时发现拥有操控自己梦境的能力后,直至未来数十年的时间里都在反复测试沉睡中大脑的极限边界。   他不仅尝试了出轨,还尝试站在高楼的顶端往下跳来测试是否可以梦到自己的死亡。但也有一成不变的时候,为了避免恐怖的结局,他不能改变梦境的场景。除此之外我们还注意到,在梦境中,他的视野里总是充斥着各种地点和人们,由此可以推断出一个比当年唯心论者的理论更加合理的解释:梦是由我们的记忆拼凑而成的。   这个领域的另一个先驱是EMForster的侄女,20世纪20年代清醒梦指南的作者MaryArnold-Forster,她利用了自己对梦的觉察避免了无数场关于一战的噩梦。   然而,Arnold-Forster和Saint-Denys的大部分努力都被忽视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清醒梦研究者们决定寻找一些更加“严肃”的研究方向。但近年来,神经科学家却仍旧着手于一些同样古怪的实验。   例如在今年的早些时候,来自德国JohannesGutenberg地区Mainz大学的JenniferWindt就决定尝试在梦境中挠自己痒痒。听上去这实在是异想天开,但事实上却有助于测试梦境中自我意识的水准。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清醒的认知,大脑抑制了我们咯咯大笑不止的感觉,以至于给自己挠痒很难达到给他人挠痒时的效果。在清醒梦中也是如此,由于受试者们对自己身体的动作和感觉高度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挠痒的影响,他们很难发笑。   有趣的是,Windt还要求受试者让梦中的其他人物挠他们痒痒。“好几次,梦里的人物都拒绝了。”Windt说,“他们表现得好像有自己的意识一样。”当其他角色接受这一提案并行动的时候,往往却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大脑还具有操控梦境中其他角色的能力。   好了,以上就是脑电波传感器专家关于清醒梦境的研究,你了解了吗?   

29

Jun2018
  脑水肿会使颅内压增高,这又会加重脑水肿,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就可使脑组织发生功能以及结构上的损害。假如不能及时诊断与处理,脑水肿就会加重,或者由局限性发展成弥漫性,届时将对脑产生严重危害,而形成不可逆转的继发性病理改变,甚至发生脑死亡。下面,脑电波传感器专家带大家了解一下脑水肿的具体症状。   1、脑损害症状局限性脑水肿多发生在局部脑挫裂伤灶或脑瘤等占位病变及血管病的周围。常见的症状为癫痫与瘫痪症状加重,或因水质范围扩大,波及语言运动中枢引起运动性失语。脑损伤后,如症状逐渐恶化,应多考虑脑水肿所致。弥漫性脑水肿,可因局限性脑水肿未能控制,继续扩展为全脑性,或一开始即为弥漫性脑水肿,例如弥漫性轴索损伤。   2、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加重,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早期出现生命体征变化,脉搏与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的代偿症状,如脑水肿与颅内压高继续恶化则可导致发脑水肿生脑疝。   4、其他症状脑水肿影响额叶、颞叶、丘脑前部可以引起精神障碍,严重者神志不清、昏迷。颅内压增高也可引起精神症状。有时体温中度增高,脑水肿累及丘脑下部,可引起丘脑下部损害症状。   看了,脑电波传感器专家带大家了解的脑水肿的具体症状之后,你是不是收获满满了呢?

29

Jun2018
  脑电波传感器专家认为,腔隙性脑梗塞乃大脑动脉的深支闭塞所导致的脑干与大脑深层非皮层部位的小梗塞灶。其主要分布于壳核、桥脑、尾状核、内囊和脑回的白质。依据国内研究,腔隙病灶上界是20mm更能反应腔隙的实际大小情况,若超过此限者为巨大腔隙,临床少见。而高血压是本病的直接原因,据统计合并高血压者达90%。   腔隙性脑梗塞分为21种腔隙综合征,且以纯浅感觉性梗塞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较多见,纯运动性偏瘫次之。但由于脑功能的复杂和深支动脉闭塞部位的多样,所致临床症状千变万化,新的临床类型不断被CT证实,仅用21种是不能完全概括所有腔隙综合征的,现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较少见的10种腔隙综合征总结如下:   1、纯感觉型(Pss)   其临床特点是一侧面、臂和腿麻木,而无肢体无力、偏盲和失语等症状。若麻木仅累及口周为中心的一侧面部和同侧臂的远端,特别是手部者,即为手口综合征。受累区可有冷、热、痛或僵硬等感觉异常。杨氏报道了3例纯感觉性卒中,均经CT证实,其病变部位,可见于丘脑感觉核或丘脑皮质投射区。而手口综合征的梗塞灶在丘脑腹后外侧核的下内侧和腹后内侧核的外侧部。当小的梗塞累及丘脑感觉核或脑干至大脑皮质感觉传导通路的其他部分时,都可引起Pss。本病预后较好,很少复发。   2、单纯构音障碍型   吴氏等报道12例经CT证实的单纯构音障碍型腔隙性脑梗塞,均有轻度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字音和语调发音不准,但无音位错误,完全可被理解,部分患者感音不好、讲话变慢。但无面、偏瘫、无锥体束征,也无咽腭喉麻痹。其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lchikawak也有类似分析,双侧基底节广泛神经结构参与语言功能活动,并且与皮层语言中枢有反馈联系,易发生代偿,并在其发音运动中起辅助作用。   3、偏侧舞蹈型   本症主要见于较严重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病人,其主要原因是硬化了的微小动脉闭塞引起腔隙性梗塞。该症的定位文献报道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额叶、放射冠、尾状核、壳核、内囊前肢及苍白球、且以新纹状体区为多见。舞蹈部位:较多见于左上下肢,单纯上肢或面部并上肢,其次为右上下肢或右上肢。舞蹈形式:以手、腕部、前臂不自主无节律的伸屈、翻转、甩动为主,上臂舞动不明显或缺无。Willium等报道用奋乃静治疗可获得戏剧性效果。   4、短暂缺血发作型   本人曾遇到32例诊断为TIA发作的病人,后经CT证实有腔隙性梗塞,占当时诊断为TIA的43%,1983年Waxman提出其发生率占12%~76%,国内徐氏报告为32%。其发生机理推测是由于梗塞灶小,有丰富的侧枝循环,梗塞灶内细胞非完全性坏死,仍有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临床没有症状,或仅在急性缺血发作时出现症状,当急性缺血恢复后,症状即消除。Boqousslorsky等认为,由于同侧血供的代偿,梗塞区中某些功能细胞仍活着,在CITS一次急性发作后,可很快恢复神经功能,但陈旧的静止的小梗塞灶边缘带再次缺血,可引起再次的TIA发作。所以在病理上为脑梗塞,临床上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TIA。Waxman等认为,单纯靠病史不能区分真正的TIA和CITS,必须经CT证实。   5、癫痫发作型   脑血管病所致癫痫,是中年以后出现继发性癫痫的重要原因,在老年人则居首位。腔隙性梗塞引起的癫痫其病灶多见于基底节或内囊区,临床呈现全身抽搐,但脑电图多数正常。癫痫可发生在梗塞后的不同时期,梗塞早期的癫痫,主要由于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缺血及缺氧引起的脑水肿和代谢改变所致,恢复较快;脑梗塞恢复期缺血改善,脑水肿消退,代谢障碍减轻,癫痫主要是由血红蛋白、铁、铁蛋白等构成的癫痫灶所致,常反复发作,必须坚持规则用抗癫痫药物,予以足够重视。   6、双侧中线旁丘脑腔隙性梗塞综合征   钱氏曾报道1例CT示:右侧丘脑内侧可见直径约1.3cm的低密度区、左侧丘脑偏内侧可见0.3cm的低密度区、诊断为双侧丘脑腔隙性梗塞的该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起病时深昏迷继而转入高度嗜睡状态,淡漠,korsakoff遗忘综合征和垂直性注视麻痹。本人认为钱氏报道的这一综合征,从梗塞部位、范围及病理改变均符合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应属于一种腔隙性梗塞综合征。多数资料认为本综合征预后差,完全恢复少,多死于感染、心衰等合并症。   7、中脑背腹侧三联综合征   冯氏曾报道1例该综合征,CT证实其病变为右侧中脑、背腹侧近丘脑处的腔隙性梗塞,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经典的weber氏综合征,Claude氏综合征和Benedikt氏综合征;出现病灶对侧肢体轻瘫,不自主运动,深浅感觉减退,腱反射亢进和病理证(+);病灶侧眼睑下垂,眼球处于外展位,内收不完全,上下转动不能,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该综合征预后较好,短期内动眼神经功能障碍可得到部分恢复。   8、梗塞同侧偏瘫共济失调征   1965年Fisher首次报道的同侧偏瘫共济失调症系指偏瘫侧的肢体合并小脑共济失调而言,当时已认识到是一种腔隙性梗塞综合征。以后国外陆续有报道,并且梗塞部位逐渐被CT所确定,主要位于桥脑腹侧上1/3与下2/3交界处、中脑腹侧、内囊后肢和/或偏上处。临床特点有①偏瘫程度一般较轻,其中下肢重上肢轻者多见;②小脑性共济失调征明确,不能用无力解释;③面舌瘫相比,面瘫较舌瘫多;④病侧肢体麻木。本综合征皆属小灶梗塞,预后较好。   9、单纯表现面瘫的综合征   1984年Huangchenya等报道35例表现孤立性面神经麻痹的腔隙梗塞,以后国内于氏又报道6例,均表现为中枢性面瘫,CT证实该综合征的病变在基底节区,可能累及到皮质脑干束,因而临床仅表现中枢性面瘫。CT检查的阳性率约为60%~96%,这与腔隙的部位、大小有关。   10、缺乏脑定位症候腔隙性脑梗塞(LDPS)   约占腔隙性脑梗塞的5%~32%,大多数在普查中发现,无任何主诉及阳性体征,部分病例可有先兆表现,如发作性头晕、异常疲乏、精神忧郁、视物不清、复视、一侧面部发麻、一过性失语等,但一般于24~48小时内缓解,72小时后的体查无阳性脑定位体征。腔隙灶多位于豆状核、外囊。放射冠及脑的静区,范围较小,所致的脑功能缺损较轻,一般不易查出,不被重视。   以上就是脑电波传感器专家的分享,你了解了吗?

29

Jun2018
  研究发现,我国人民的日常饮食习惯正在继续恶化,像红肉、盐以及含糖饮料的用量,都在呈上升趋势,再加上人们普遍相对不健康的烹调方式,更使得国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激增。其实,很多脑梗心梗疾病都是“吃”出来的。今天,脑电波传感器的笔者就给大家分享脑梗心梗要少吃的3样食物。   1.盐   盐,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也是吃得太多的调味品。研究显示,高达9.5%的心血管代谢死亡与盐摄入过多相关,在十种不良习惯中影响较大。吃盐太多,与10.4%的冠心病死亡,21.4%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10.7%的卒中死亡相关。   2.加工肉类   加工肉制品指代经过盐腌、风干、发酵、烟熏或其他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延长保存时间的任何肉类,例如香肠、腊肠、火腿、培根、牛肉干等。对于50岁人群,每天每多吃50克加工肉类,冠心病风险会增加47%,糖尿病风险会增加65%。   3.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除了可乐,还有很多披着羊皮的成员,比如果汁饮料、运动饮料、能量维他命饮料、冰茶、酸奶等。随手拿起的一瓶饮料,含糖量就超过每天吃添加糖不超过25克的标准。   传统中国饮食的「高糖、高盐、高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传统烹饪方式导致的。中华美食天下无双,但是吃饱喝足之后也存在健康的隐患。在脑电波传感器的笔者看来,少油低盐的蒸、煮、炖、凉拌等方式,就要比煎、炸、烤、红烧,要健康得多。

29

Jun2018
  通常而言,急性期康复治疗的时机是在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神经学症状也不再发展之后48小时开始。这时候的康复措施,不要求其患者完全清醒或者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但应该具备初步的交流能力和对痛的反应。以下是脑电波传感器小编的具体分享。   (1)积极处理临床合并症采取相关内科治疗,对生命体征在必要时仍需监护。   (2)积极预防和处理临床并发症包括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肩痛和肩手综合症的预防。   方法如下:   ①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每4-6h翻身1次,或采用蛋蒌型泡沫塑料硬床垫,每2h翻身1次,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压疮征。   ②注意保护足跟、肘关节和骶尾部等骨突处。   ③用防垂足夹板防止跟腱挛缩;用枕头防止下肢外旋。   ④麻痹肢体可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在患者昏迷、完全偏瘫、或其他原因无关节自主运动时,应采取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运动。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活动幅度由小到全范围。动作轻柔切忌粗暴,并应多做抗痉挛模式的运动,如肩外展、外旋、肘伸展、前臂旋后、腕背伸、指伸展以及伸髋、屈膝、踝背伸的运动。   ⑤正确的卧姿和翻身方式   正确的翻身活动:一旦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体力有所恢复,应首先开展这一早期床上活动,以减少伸肌痉挛的发生。   向健侧翻身:仰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患手拇指置于上位,双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将交叉的双手举起,再向健侧摆动,借助惯性翻向健侧;必要时治疗师一手扶住患侧臂部,另一手扶握患足,帮助患者转动骨盆或肩胛。   向患侧翻身:仰卧位,举起交叉的双手,先向健侧偏,再向患侧摆动,借助惯性,翻向患侧。因为可以充分利用患侧上、下肢。所以几乎不需要辅助。   ⑥监控护理好留置导尿管,执行改善大、小便的常规,并注意会阴清洁。   ⑦喂食时应注意有无呛咳、吞咽困难,进食后清洁口腔。   ⑧对于昏迷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体的方法有:a.定期翻身。b.用胸背拍打和震颤的技术使肺内分泌物易于排除。c.保持关节正常活动度。d.正确的体位摆放预防关节挛缩。   好了,以上就是脑电波传感器小编分享的急性期脑梗的康复措施,你学会了吗?   

28

Jun2018
  脑梗塞是多病因引起的慢性病,除饮食锻炼及科学护理外,只有坚持可靠用药,才能够真正从病因入手,对血栓形成及动脉硬化起到防治作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才能够有效防止复发。以下是脑电波传感器小编的经验分享。   这可能是全面的脑梗塞康复治疗总结,其中包含脑梗塞治疗原则、用药禁忌,还有脑梗塞康复技巧,各种后脑梗塞遗症康复方法。   首先在脑梗塞的治疗上可靠的中西药合理并用,脑梗塞是多病因引起的慢性病,除饮食锻炼及科学护理外,只有坚持可靠用药,才能够真正从病因入手,对血栓形成及动脉硬化起到防治作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才能够有效防止复发。   1.正确地掌握康复医疗的适应证   对于存在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危象、高热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脏器功能衰竭的脑梗死患者,应先以内、外科处理,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后再开始康复治疗。   2.早期开始康复   病情稳定后24-48h开始,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研究认为,康复早期参与有利于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预后,应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3.临床性康复   在“卒中单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科”内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内科等医生合作以解决患者的临床问题,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在国内一些大医院中已经开始建立这种密切合作,独立的康复医学科也是综合性临床康复为主。   4.预防性康复   强调二级预防与康复同步进行,批判地接受Brunnstrom的6级论,预防“废用”和“误用”比发生“废用”和“误用”后再“康复治疗”好得名。如预防痉挛比发生痉挛后再治疗痉挛简单得多和有效得多。约有40%脑卒中病人可有复发,应按照中国脑血管疾病临床指南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复发。   5.主动性康复   强调随意运动是偏瘫康复的惟一目的,批判地接受Bobath的理论和实践。应尽快用主动性训练取代被动性训练。需要意识到:被动运动——自助/强迫(包括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等)——低级水平的自主运动——随意运动——抗阻的随意运动是一种运动恢复规律。   6,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和程序   根据软瘫期、痉挛期、后遗症期等不同时期选择适宜的方法,如Brunnstrom、Bobaath、Rood、Pnf、Mrp、Bfro等方法。   7,强化的康复程序   康复治疗的效果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等特点。   8.综合性康复   多种损伤(感觉—运动、言语—交流、认识—知觉、情感—心理、交感—副交感神经、吞咽、二便等)要综合考虑。如卒中患者多合并严重心理障碍,应严密观察和关切卒中病人有无抑郁、焦虑,它们会严重地影响康复进程和疗效。   9.全面的康复   不但有身体水平的,更重要的是活动能力水平和参与能力水平的功能康复,包括生活能力与社会活动能力的提高。   10.长期的康复安排   脑的可塑性是终生存在的,需要成年累月地坚持。因此,必须发展社区康复,以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好了,以上就是脑电波传感器小编盘点的脑梗塞康复治疗办法,你学会了吗?   

28

Jun2018
  一般而言,偏头痛多发于女性,而且偏头痛还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导火索。尤其是小于45岁的有偏头痛史的女性,她们患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其危险系数增加4倍。且当社会男女患脑卒中发病率统一上升时,女性的脑卒中发生率增长会高于男性。接下来就由脑电波传感器专家来分析脑卒中为何偏爱女性。   1、偏头痛   偏头痛多发于女性,并且偏头痛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导火索。特别是小于45岁有偏头痛的女性,患卒中风险明显高于同龄人,危险系数增加4倍。   2、肥胖   女性体重、腰围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存在正比例关系。通常脑卒中多发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患者身上,因为这些疾病能够损伤血管内皮,让患者出现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并形成血栓,引发脑卒中。   3、长寿   女性寿命比男性更长,脑卒中多发老年人身上,所以女性患脑卒中现象也更普遍。这与人口老龄化有直接关系。   4、房颤   作为能够独立引发脑卒中因素,房颤不得不重视。同时,房颤多发老年女性,表现为心率失常,导致心房中血液无法完全泵出,导致凝结成块后形成血栓。所以,这一过程会堵塞脑动脉,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5、更年期   女性进入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容易脂肪潴留出现肥胖。肥胖也引发脑卒中的因素,六成的脑卒中患者因高血压患病,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属于高血压高发期,此时应加强自我血管保护,控制好血压。   6、妊娠   妊娠与产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大大提升,脑梗死亡风险也相应增加。主要是因为妊娠高血压是诱发主因,此外,孕期血纤维蛋白原比孕妇更高,血液凝固因子增多后,游离脂肪酸、磷脂、甘油三酯等也会显著上升,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速度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了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女性患脑卒中后,比男性发病更严重且并发症较多,预后效果不理想,常伴有抑郁发生。女性患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做到及早预防与治疗。   看了以上脑电波传感器专家所分享的内容,相信大家就了解了脑卒中为何偏爱女性的原因。

27

Jun2018
在当下这个生活节奏比较快的时代之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这就导致现代人患上脑血栓的可能性增大。虽然这是一种人们都不太陌生的疾病,但却能给患者带来无尽的负面影响,下面就由脑电波传感器的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危害具体包括些什么。

Navigation

关于梦游的实验,来看脑电波传感器领域的研究